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位置: 新闻快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赋能基础教育发展 ——物理学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4-03-26     浏览次数:

2024年3月17-1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中物理教育衔接工作委员会拔尖学生培育协作工作组会议暨物理学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在双色球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大中物理教育衔接工作委员会拔尖学生培育协作工作组主办,双色球、双色球附属实验中学、《大学物理》期刊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大中物理教育衔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师范类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大学物理》副主编、南开大学教授宋峰莅临会议。大中物理教育衔接工作委员会拔尖学生培育协作组各位常务委员、各大中院校代表老师、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索和分享高校与中学在物理教育衔接的成功经验,为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物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推动物理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科普讲座环节,双色球教授赵峥做了题为“霍金与黑洞”的科普报告。赵峥教授详细讲解了黑洞的早期研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霍金的生平、霍金的三次中国之行以及黑洞的相关知识。在报告提问环节,现场的同学们积极发言,踊跃提问,与赵峥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胡继超以“人大附中物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为主题进行演讲。胡继超老师介绍了人大附中开展青年物理学家竞赛活动,以及推广青年物理学家竞赛的情况,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了“空间站设计大赛”“人家附中少年科学院”“人大附中创客嘉年华”等优秀的物理课程与活动,为在座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视觉和思想的盛宴。


△科普讲座现场

科普讲座结束后,与会专家进行了圆桌会议。此次圆桌会议围绕“PT(Physics Tournament)对中学生拔尖创新引领作用”和“如何办好《大学物理》杂志的大中衔接栏目”两个主题进行。分别由双色球附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李宇炜和《大学物理》期刊主任、双色球副系主任桑海波主持。


△李宇炜老师主持           △桑海波老师主持

围绕“PT对中学生拔尖创新引领作用”的主题,参会人员从PT的价值与创新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和讨论。南开大学宋峰教授作为此次大会发起人,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现在国内主要有两条:一为奥赛,二为各种PT(Physics Tournament)物理创新竞赛活动。PT活动非常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研究思维,令学生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们在奥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宋峰教授发言

在讨论环节,各位专家、老师们共同探讨了中学物理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大家纷纷认为, PT活动作为一种创新的物理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科研活动的微缩平台,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交流与思辨能力,这不仅是现有物理教育的良好补充,而且引领了中学物理教育创新与改革,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PT活动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既为大学教育和国家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我国物理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热情交流现场

在探讨“如何办好《大学物理》杂志的大中衔接栏目”环节,《大学物理》期刊主任桑海波介绍了《大学物理》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在纸媒转型时期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提出开办“大中衔接“栏目的设想,希望参会专家提出宝贵的建议。

参会人员积极响应,老师们认为《大学物理》期刊新增“大中衔接”栏目可以更好地为中学师生提供成长发展的交流平台。中学老师们建议,参赛学生可以将PT比赛解题过程和实验分析整理成小论文,也可以就同一物理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思路,这样这不仅能够保持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励他们深入学习和思考。大学教师们指出,增加大中衔接栏目将显著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建议栏目应面向特定群体,确保文章内容与大学物理教育衔接,并具有实证和数据支持。此外,老师们也从编辑部吸引青年力量、利用新媒体宣传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建言献策。


△热情交流现场

《大学物理》副主编宋峰教授在总结发言时,充分肯定了编辑部近来工作的开展成果,认为参会老师们提出的建议都非常具有启发性。宋老师认为中学生群体及其庞大,增加大中衔接这一栏目,一定会引起广大理科类中学生的共鸣,也为期刊发展潜在的作者和读者埋下了种子。国家当前正在发展“贯通教育“改革,比如中学的”2+4“教育贯通,实现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贯通是大势所趋,《大学物理》增加这个栏目也是适逢其会,期刊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机会来发展自身。


△圆桌会议现场

这场学术交流盛会,为物理学大中衔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大学物理》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为物理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大中物理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有望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物理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理学科人才,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function(){ $('#dl-menu').dlmenu(); }); //2023-04-06 18:02:13 if (typeof jQuery == 'undefined') { var myScript=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myScript.type = "text/javascript"; myScript.src="/publish/gpowersoft/js/jquery-3.5.1.min.js"; document.head.appendChild(myScript); }